假如房子會說話
大宅經典系列 · 1918設計師
臺上嘉賓的PPT已經演說了大半,孫曉勇看了一眼時間后拍了拍瑞典朋友的肩膀,然后將行囊收拾好,準備趕下一班飛機到臺灣參加明天另一個交流會。
設計之路在孫曉勇的腳下,就像一次又一次朝圣,只是他不用膝蓋跪拜,而是用眼睛和心靈共同審視這片遼闊的人類蒼穹。
設計師孫曉勇
從業十五載
幾何與詩
自幼對幾何感興趣的孫曉勇并沒有選擇鉆研數學,而是在導師的極力推薦下走上了設計的道路。不過,他仍然堅信數學之美如詩一般,無論是對稱、分布,都有隱藏的道理。而孫曉勇的設計,則強調著這種規律之美。
從很初的鉛筆、橡皮、鋼筆、刀片,再到后來的鼠標鍵盤,設計的工具日新月異,人們對于設計的關心也逐步加深。正如孫曉勇的偶像柯布西耶所講的那樣:“現代社會已經達成這樣一個結論,即為人類建造一個新的家園將成為判定一個文明特性的決定性因素。”
孫曉勇設計作品:《云與山》
隨著機器時代的到來,很多制式化工作都被機器取代。但設計師,尤其是家居設計師,仍保有著不可替代性。因為設計師并非簡單的畫圖,而是關于美與和諧,就像詩歌一般。
在孫曉勇的設計中,可以明顯看到許多詩意的設計,通過一些奇妙的幾何布局,房間能達到人與自然的一種自然親切。他把這種親切,稱之為和諧。
“我的設計,不會改變人的生活習慣,但會優化他的生活方式。布局是點,動線是線,很終結合成一個合理的平面。完成這件事的過程就像一種解題,我本能地會感到愉悅。”
設計內外
自從業以來,孫曉勇平均每年會參加三到四次國際設計交流論壇。有時是朋友邀請,有時也是自己興趣使然。接觸更多更新的國際前沿設計,在孫曉勇看來是設計師的職業道德。“我有很多大宅客戶每天也是歐美各地到處跑,我的見識不能落后于他們。”孫曉勇如此解釋道。
對比中西方的不同設計,孫曉勇直言目前國內與國際上設計氛圍不同。“國外的設計往往是從建筑開始,完整地構建自己的作品。但國內的主流還是在已經建好的房間內做內部修飾,因此對于設計師的培養來說國內的機會會少很多,格局也難免放不開。”
孫曉勇設計作品:《化外》
針對這種情況,孫曉勇坦言這是自己目前的一個瓶頸。從兩年前開始,他就試圖在自己的獨立空間設計中加入更多全局的元素,雖然這種行為更多地像是“戴著鐐銬跳舞”,但也確確實實提高了孫曉勇的設計水平。大氣、簡潔、和諧,是客戶用在孫曉勇身上很多的三個標簽。
當然,他也不會因為目前的行業形勢局限了自己。除了外出參展之外,休閑時間除了健身打球,他把絕大多數的時間拿來學習。“從業十五年,有的時候根深蒂固的經驗反而會害了自己,所以反而要倒逼自己去學習,打破自己見識的局限性。”
我全都要
在目前常規的工作中,孫曉勇面臨客戶很多的問題就是:如何選擇。
面對這個問題,孫曉勇與其他設計師不同之處在于,他不希望客戶全盤聽自己的,成為自己設計作品的傀儡。他十分注重把客戶的“家”與自己的“設計”區分開來,追求讓客戶做出很終選擇。
但與此同時,他也沒有因此失去創意。在他的設計選擇題中,業主永遠可以做多選題。一個設計方案不會僅僅局限于A/B/C/D的單項選擇,而是ABC/ACD甚至是AAAAB/AABBC這樣的復合答案。
“這在初中數學里,叫做分情況討論。在高中數學里,這叫做排列組合。”孫曉勇笑著調侃這種設計方式。
在讓客戶追求極致自由度的前提下,孫曉勇拿出的方案一方面滿足了客戶的絕大部分訴求,更能夠提綱挈領的掌握好設計元素的分寸與火候。往往當孫曉勇拿出設計方案的時候,客戶才會發現原來這就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住宅空間。
“我喜歡數學,因為數學只有一個正確答案。我也喜歡設計,因為設計可以讓我擁有很多個正確答案。”孫曉勇說道。
元
元
元
元